施世庆:34年扎根基层 巧解千千结 |
|
图为施世庆(右)在酉华司法所门前广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 本报记者 范天娇 文/图
□ 本报通讯员 彭继友
“我又没有撞到他,是他自己翻了车,还天天缠着我,害我车也不能开。”8月15日,安徽省青阳县一名大货车司机气冲冲地走进“施世庆调解工作室”,坐下来就是一顿牢骚。
正在整理卷宗的施世庆赶忙安抚他的情绪,详细询问得知,原来是一辆电动车车主在避让其车辆时摔伤了,连日来一直向这位司机索要赔偿。
“那边的路比较窄,你是不是车速比较快?”施世庆思索了一下,很快找到了问题关键。
“是有点快,但我没碰到他。”大货车司机自觉有些理亏,语气有所缓和。
没构成交通事故,也就没有责任认定,那这起“无接触”纠纷处理起来就比较棘手,但施世庆没有推脱,立马联系了电动车车主,双方同意约定时间,一起到调解室坐下来调解。
处理这类矛盾纠纷,对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酉华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施世庆来说,已经游刃有余。现年58岁的他从事调解工作34年,脚步踏遍了酉华镇的各个村落,无论是琐碎的家长里短,还是繁复的积怨冲突,到他这儿总能理出个头绪来。因调解能力突出,施世庆荣获全国人民调解能手、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2013年11月该市挂牌成立了以其个人名字命名的“施世庆调解工作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矛盾纠纷“终点站”。
“酉华镇地处皖南山区,工矿资源丰富,因此工伤纠纷、劳务纠纷比较多,也较为复杂,尤其是涉及赔偿问题,双方当事人往往针锋相对,很容易把怒气迁移到调解员身上。”施世庆说,虽然有时候也感到委屈,但作为调解工作者不能带着情绪,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问题,坚持做到依法调解、依法办事,站在群众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既彰显公平正义,又体现人文关怀。
秦某某工伤死亡赔偿纠纷曾在当地闹得不可开交。而立之年的秦某某在工地干活时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经施世庆调解,用人单位与死者家属方代表就工亡赔偿达成了一致,均无异议。然而,死者亲属之间却因协议履行方式条款中转账支付收款人的确定引发争议纠纷。
施世庆了解到,秦某某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其父亲去世,母亲身有残疾改嫁,妹妹也已外嫁成家,因此秦某某成为家里的顶梁柱。出事后,秦某某的妹妹、舅舅、继父、姨娘和生前要好的工友等,共商善后赔偿和赔偿金的归属事宜。特别是死者的舅舅与继父在赔偿金的归属权上意见分歧很大,双方各执一词,甚至大动干戈。死者的舅舅建议将赔偿金转账到其名下,被施世庆当场否定;其继父扬言若不能如愿,就不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施世庆主动介入其亲属内部,协调意见分歧,依据民法典、工伤保险条例和保险法等有关规定,分别开展宣传教育疏导。最终亲属一致同意将工亡赔偿金通过打卡转账的方式,支付到死者母亲的银行账户,双方当事人于当夜零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并按协议约定顺利履行。
多年的调解经验,让施世庆深感要想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必须做到“真心、用心、耐心”,真心地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用心地当好党委、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耐心地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深入到群众之中做好调解工作,努力促成握手言和。同时,还要注重把法律的力量、道德伦理的力量、乡风民俗的力量及群众监督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在法律框架下,把法理、事理、情理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基层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的作用,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把矛盾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2018年至今,施世庆调解工作室累计解答法律咨询520余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75起,调解成功率100%,涉及金额1000万余元。施世庆常年保持一个习惯,对化解的每一次矛盾都会认真进行梳理总结,先后撰写了《乐道调解》《悟道调解》《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等心得300余篇,为基层信访工作人员提供了宝贵经验。
除了帮助群众纾困解难,施世庆还主动靠前担当,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提供事前法律支持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机制,依法支持重点工程项目的推进。在青阳县一个矿产建设“头号工程”中,村民因房屋拆迁补偿款内部分配起了争执,迟迟不肯搬迁,施世庆在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时,深入项目现场,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两起类似纠纷,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
为了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组、每一名群众,施世庆组织开展以便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送法下乡,积极推进“温暖调解”“百姓说事点”活动,在开学之际走进中小学进行“开学第一课”法治宣讲;在主题党日活动中,与党员学习交流民法典关于相邻权等方面法律知识;结合农村妇女维权实际,开办法治讲座,讲解女性财产权的特别保护、承认妇女家务劳动价值、赋予妇女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他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群众传递法治声音,播撒法治种子。
在施世庆调解工作室的墙上,有一副“法治成风国泰,道德化雨民安”的对联十分显眼,是施世庆亲笔题写。施世庆说,他将怀揣着这份调解为民的心意,坚守在矛盾化解一线,奔走在人民调解路上,不会停歇。
(责任编辑:孙天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