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揽一江胜景 创生态红利 |
|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马鞍山市考察调研。在长江东岸的薛家洼,习近平总书记详细了解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落实情况,强调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两年来,马鞍山市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巩固拓展长江大保护成果。如今的长江马鞍山段两岸沿线水清岸绿,景色如画,处处生机盎然,成为市民出游的打卡地和“城市生态客厅”。
生态优先擦亮幸福底色
从采石矶景区顺着沿江大道驾车行驶不到10分钟,“薛家洼生态园”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记者漫步园内,只见近处花团锦簇、草木葱茏,远处飞鸟翔集、碧水荡漾,还有观景平台、游步道等可供游客及市民欣赏江景、休闲徒步。
今年60岁的赵继州是距薛家洼不远的九华村村民,从小在江边长大,现在一家人都是薛家洼的常客。“整治以后,清澈的江水回来了,消失很久的江豚又出现了,江边是漂亮的公园。我和老伴儿傍晚常来散步,有时也跟着文艺队跳舞,心情很舒畅。”赵继州说。
过去,薛家洼在不超千亩的区域内,聚集着许多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渔船和住家船,江岸环境“脏乱差”。2019年开始,马鞍山市以薛家洼为突破点,推动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搬迁小企业、拆除小码头,帮助渔民上岸并妥善安置,进行生态修复……在一系列举措的强力推进下,马鞍山市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整治从点及面,扩大至长江两岸岸线共79公里的范围,使“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终得以重现。薛家洼一带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态客厅”。“整治完成后,得知习近平总书记要来薛家洼考察,心情很激动。”参与了整治工作,时任薛家洼所属花山区恒兴村村委会主任的赵冲回忆说。
与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同步,人居环境治理让九华村换了新颜。村庄粉墙黛瓦,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两侧有了绿化带,崭新的路灯一字排开。赵继州夫妇平时除了干些杂活,还侍弄了3亩多菜地,种了香葱、辣椒、茄子等蔬菜。
“九华村一直有种植香葱的历史,后来环境变差,香葱质量下降,销售行情不佳。现在环境好了,村民又开始大量种植香葱。”赵继州说,去年仅种植香葱一项他家就收入2万多元,这都是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
上岸渔民日子越过越美
站在采石矶景区翠螺山顶眺望,景区与薛家洼、滨江公园、芦苇江湾、杨树林等连成一片,目之所及,绿意满满。
在薛家洼、芦苇江湾附近,记者不时看到身穿红马甲的人员在清扫道路,修剪苗木。“为了巩固提升整治效果,我们建立了环境管护长效机制,聘请专门机构负责绿植养护、日常环境维护。”马鞍山市花山区住建局负责人介绍。不仅如此,当地在薛家洼一带还成立了由上岸渔民组成的护渔队,巩固长江禁渔工作成果。
今年50岁的张周华,家里世代以打渔为生,其住家船常年停泊在薛家洼水域。长江东岸环境问题综合整治时,张周华一家率先上了岸。后来,马鞍山市返聘上岸渔民成立护渔队,张周华第一时间报名加入。“我负责打捞水面垃圾和部分区域保洁,大部分时间是在采石到薛家洼一线巡逻,阻止非法捕捞。”张周华说,现在的工作不仅保护环境、造福子孙,还比打渔轻松安稳,养老也有了保障。
马鞍山是全国率先实施禁捕退捕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在薛家洼考察时强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要把相关工作做到位,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近年来,马鞍山市按照“四有一畅”原则,开展退捕渔民安置工作,对上岸渔民建档立卡,协调各部门着力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有社保、有房住、有学上、有工作、心情舒畅”。目前,薛家洼水域200多名渔民全部上岸,告别“水上漂”,迎来新生活。
张周华的妻子陈兰香在相关部门帮助下,与其他上岸渔民一起创办了劳务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比较难,不过人家听说我们是上岸渔民开的公司,多少都照顾一些,现在业务慢慢多起来了,公司也步入正轨。”陈兰香介绍,目前公司有25名固定工,去年获利20多万元,“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开公司,自己当老板,现在的日子很有奔头。”
加快转型保护“城市之源”
流经马鞍山市区汇入长江的采石河和慈湖河,都发源于该市铁矿集聚的向山地区。“对向山地区进行环境问题综合治理与长江岸线综合整治一脉相承,对抓好长江大保护意义重大。”马鞍山市雨山区副区长任勇说。
据了解,向山地区有着近百年的采矿史,除了被誉为“马钢粮仓”的凹山矿,这里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矿山。马鞍山因矿生钢,因钢立市,该市的采矿史、钢铁史、城市发展史均起源于此。因此,向山地区可谓马鞍山的“城市之源”。然而,几十年来的超强度、大规模粗放式开采,向山地区地质地貌受到破坏,生态环境极为薄弱,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短板。
“向山是马鞍山的发源地、城市起步区,历经百年开采,在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环保欠账。什么时候向山地区治理好了,马鞍山资源型城市转型才算成功,才能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马鞍山市委主要领导表示。去年,马鞍山市打响“向山会战”,把向山地区综合整治作为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进行推进。
向山地质公园的建设是向山地区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沿着弯曲的山路行至由凹山矿坑修复而成的凹山湖畔,周围绿树成荫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矿坑变风景,在这里工作了半辈子,现在再来看竟然不认得了,以前荒秃秃的山坡被这些花花草草和树木覆盖了。”曾经的凹山矿老职工、将近80岁的方大权老人说。经过治理,凹山湖附近山体边坡被栽种了大量的元宝枫、山桐子、杜仲等树木,被称为“三棵树”景观区。“三棵树”是推进向山地区生态修复的试点项目,采取“矿山治理 特种经济林一、二、三产融合”的模式,同时发展林下经济,既能提升区域颜值,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向山地区综合整治统筹实施十大工程44个项目,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致力于构筑‘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矿区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任勇说。
向山地区综合整治是马鞍山市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市锚定新发展定位,全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记者 贾克帅)
(责任编辑:孙天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