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长安网-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k8凯发
| |
长安网群:
 
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k8凯发>> 平安建设>>  
平安建设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的成就 安徽这十年】
全心为民!基层社会治理的“阜阳探索”
稿件来源: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08-11 11:17:24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基层一线是实践的热火疆场,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与此同时,基层也遍布着“棘手事”“矛盾窝”,考验着基层工作者们的能力、定力和心力。

近年来,阜阳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涌现了不少巧解基层治理“方程式”的带头人和好方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四事四权”工作法推送蔬菜产业发展

“四事四权”工作法:助五坑村变为“五兴”村

今年5月27日,省委书记郑栅洁深入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白行社区,认真察看听取基层治理情况介绍,认为该社区正在施行的“代表理事、老闫说事、五老调事、群众议事”,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的“四事四权”工作法是基层探索出的好办法,要求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有序推进基层治理改革。

如今在阜阳各地,摆理说事,把最棘手的问题晒在阳光下,摆在桌面上,最终厘清是非曲直,定纷止争已成为风尚,并收到立竿见影的明显效果。

而距离白行社区不远的颍州区九龙镇五坑村,曾是典型的偏远落后村,是当地有名的“上访大户”。2020年,这里迎来新任村书记,他便是带领白行社区实现美丽嬗变的闫永志。

一年多时间,闫永志通过自己率先总结的“四事四权”工作法,不仅让昔日的“上访大户”摇身成了“零上访村”,还在这里还兴起了蔬菜产业,乡亲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以前这里一亩地全年收益仅1100多元,自从大棚里开始种植小白菜和西兰花,全年一亩地的利润可达1万多元。”在五坑村的农业产业园内,谈起这里的变化,村民们都感触颇深,“‘四事四权’工作法在其中发挥了不少作用。”

“五坑村的特点就是土地多,不搞产业,土地就不能综合利用,农民经济来源就不能增加。”通过分析和交流,闫永志很快便找准了制约发展的症结。但因为缺乏信任,许多群众开始并不支持这个新书记的工作。

横向“联”,突出以上率下;纵向“深”,突出关键少数。闫永志依托村级党组织,以村民理事会为主体,从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中选出“五老”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逐步地打消乡亲们的顾虑。

如今,通过整合全村可用土地,完善道路网、水电网,五坑村打造的农业产业园已初见规模,20个温室大棚,2000亩西兰花基地让乡亲们增收的希望在田埂上跳跃起来。此外,“产业+企业”的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200多人就近就业,让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还让五坑村如今发展成人兴、家兴、地兴、业兴、党兴的“五兴村”,获阜阳市“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物业人员为群众送水

“州到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7月11日,家住颍州区海亮悦府的郑秀兰老人在“两有三解”平台反映小区的净水机不能正常使用。该区袁集镇接到转办问题后,当天向小区物业予以核实,并告知净水机商家已进行了变更。随后,镇政府工作人员协调物业将卡上余额400多元予以保留,并为其办理新卡,由于该户群众年龄较大,7月13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将新卡和纯净饮用水送到家中。在网上随时可以反映问题,线上立刻得到解决,高效的工作也让老人十分满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自去年11月中旬阜阳市创新开展“有话请您说、有事我来办”解难解烦解惑主题活动以来,颍州区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和制度,成立工作专班,确保市转办问题即时办结,初步形成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群众评价高”的良好局面。特别是疫情静态管理期间,颍州区分平台本着“行动就是最好的回复”原则,不再往下转办,而是以平台为调度中心,对相关单位进行直接协调,急事快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求助的送药送奶粉等急难愁盼问题。

截至7月29日,颍州区共受理9823件(全市受理量第一),办结9749件(全市办结量第一),办结率99.1%(办结率县市区第一),真正实现“手指一点,政府来办”。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为继续深入“两有三解”主题活动,颍州区近期又开通网络社情民意平台,依托“颍州发布”微信公众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打造“州到服务”品牌,聚焦群众牵肠挂肚的小事,力求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精。

群众不白跑,依赖于打通数据的“壁垒”。颍州区网信事务中心副主任梁范然介绍道:“按照一个平台抓服务的总体思路,‘州到服务’网络平台通过整合政务网、12345热线、智慧颍州等资源,建立链接多个窗口单位的网络协同体系,形成了“网上收集——部门协作——线下办理——网上反馈”的闭环式工作链条,实现真正的多跨协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村嫂张立勤给困难老人做饭

“村嫂理事会”:聚焦微治理,挖掘她力量

依托村嫂理事会,颍上县洪单村充分发挥村嫂在群众身边充当政策法规“宣传员”、村居环境“监督员”、乡风文明“引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居治理“信息员”、扶弱济困“服务员”的作用,成为当地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俊莲老人因为脑血栓长年卧床不起,年过七旬的老伴照料起来十分困难。日常走访期间,村嫂张怀荣了解到了情况,自2020年起,她便成了张俊莲老人家的“常客”。洗脸、剪头、理发、房屋安全检查……每个月来家里十多次提供帮助,不仅理顺了张秀莲因长期没洗头发而相互纠缠的发结,还理顺了他们无依无靠,生活颓靡的心结,让这对留守老人对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用他们的话说:“现在的生活离不开张秀莲了,我们像多了个闺女。”

作为颍上县村嫂发源地,拥有17个自然庄的洪单村曾是颍上县西三十铺镇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13%,干群关系紧张,琐事矛盾不断。“自2020年5月9日率先成立“村嫂理事会”以来,17名妇女穿上“红马甲”变身“花木兰”,从锅碗瓢盆“小灶台”走向乡村善治“大舞台”,成为了各自自然庄上的“明星”,完成了从妇女到村嫂的华丽转身。“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的村嫂也向年轻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洪单村党总支支部委员吴德芳说。“现在的村嫂平均年龄40岁,都是接受过文化教育且有威信又孝顺的妇女同胞,操作电脑、手机不成问题,遇到问题用‘文字 图片’的方式向上汇报,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小事连着民生,民生连着民心。眼下,在颍上县的田间地头,已随处可见村嫂们忙碌的身影。349个村已有4322名村嫂,已实现每百户左右配备一名。她们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目标,积极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团结,让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在打通基层“微循环”中走在前列,在畅通乡村“微治理”中干在实处。今年1月份,颍上县“村嫂理事会”入选安徽省“月评十佳”学雷锋志愿服务典型名单。(李静 闫翊 记者 孟一凡 张云山)

(责任编辑:孙天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