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蓄力打造网格化升级模板,矛调纠纷多招式化解-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安徽淮南:蓄力打造网格化升级模板,矛调纠纷多招式化解

2024-01-01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王琪钧 □吴灿东 王文怡)“2021年,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社会治理’五大攻坚行动,特别要求把‘构建网格化 网络化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升级版’作为社会治理攻坚行动的龙头项目和牵引工程,并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加以推动。”今年11月24日,安徽省淮南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政法委书记文见宝在“政法综治江淮行”座谈会上向记者介绍说。

这一站,《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随采访团来到了有“楚风汉韵”之美誉的淮南,一览这座山水之城升级出新的平安建设图景。

攻坚转型,升级品牌矩阵

两年来,淮南市集思广益,力图革新,把“网格化 网络化”体系作为建设高地,凭借多方合力,在淮南市多个阵地多点开花。

在寿县寿春镇红星社区,就有这么一条“居民议事长廊”,处处彰显着“网格化 网络化”的双向发力。寿县寿春镇红星社依据人口常数和管理常态将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选派社区书记兼任总网格长,社区“两委”成员每人联系两个网格,配备12名专职网格员,51名楼栋长(街巷长),下辖12个网格党支部,辖区内党员数363人。近年来,在不断推进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中,寿县寿春镇红星社区党总支按照“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总体要求,把议事长廊打造成为打造宣传政策“主阵地”,以班子建设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全面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先后获得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百佳社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市级“第一批党建示范社区”、市级“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

与红星社区有着共通之处的还有寿春镇综治中心。作为一所乡镇级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寿春镇综治中心扩宽倾听民意“新渠道”,把解决矛盾纠纷的途径实体化,其投入研发的“智慧寿春”系统是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典型案例。寿春镇综治中心与铁塔公司合作安装共8个高空瞭望摄像头,与电信、联通公司合作安装共728个平安云乡村视频采集点,以科技之力解群众急、难、愁、盼之题,夯实了构建文明、和谐、安全、幸福社区的基础。

除此之外,淮南“e治理”app同样在“网格化 网络化”模式中发挥实效。借助“e治理”app,232名专职网格员能够在日常的常态化网格巡查中加大对各自网格范围内事项的巡查力度,做到主动发现,应报尽报。对于上级交办的事项,也能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单位,理清职责,做好任务精准分派,一件一件抓好落实。

今年以来,升级版“网格化 网络化”高效运转,发动网格员更新、完善基础信息24.95万条,开展各类宣传45万余次,排查隐患问题3.51万个、矛盾纠纷8842件,走访重点人员1.72万次,群众对“网格化 网络化”工作的满意率为95.61%。

多“一”并行,倾听百姓心声

八公山区矛盾调解中心是淮南市全面建设县区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处的一大亮点示范,对淮南市开展信源治理有重要意义。2020年7月底,该调解中心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使用,为八公山区全面协调一体化建构基层治理新风貌摹画图景。为此,淮南市委平安淮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整合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资源,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实体平台,实现“让群众信访一扇门进出,矛盾纠纷一揽子调处”。

八公山区矛盾调解中心在资源融合筹备上有多方力量参与,淮南市政法委统筹纪委(监委)、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资源力量,依托县区综治中心,整合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根据统一登记、法律咨询、分流处理、现场调解等工作环节,在八公山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设置登记咨询、信访接待室、法律服务室、调解室等功能区,对群众反映的各类矛盾纠纷等进行引导、分流、化解。

平台地基坚实,专职人员也齐上阵各司其职。一方面,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采用综治、信访、司法部门集中常驻,法院、人社等部门轮值入驻方式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为确保平台能够以规范化建设主推高效能运转,该中心设置1个引导区、12个开放式接待窗口、3个调解室以及心理疏导室等功能室,将服务群众意识贯穿在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实现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管理、“一窗式”办理、“一条龙”处理、“一键式”服务,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格局形成。

八公山区矛盾调解中心不仅为化解群众多件“急难愁盼”之事,还助推建立三级区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顺利落实,尤以“多彩八公、五色网格”工程形象醒目的特色网格获得群众认可,为八公山区平安建设增色不少。

2021年12月,八公山区委平安办荣获“平安中国建设先进集体”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区)”。

公益诉讼,铲除煤矸痼疾

淮南因煤设市,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电力工业的摇篮。作为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在稳固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其更加注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潘集区人民检察院创新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协同履职,发挥公益诉讼效应,高效开展煤矸石堆场整治专项活动。

为做好公益诉讼检察,潘集区检察院从源头治理入手,督促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生态环境部门落实主体监管责任,督促乡镇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非法煤矸石堆场整改完成,恢复被占用土地复垦,并从源头上对产生煤矸石固体废物企业进行监管,涉案企业立行立改,严格管控煤矸石进出渠道,对购买煤矸石的5家企业建立销售台账,全程监控煤矸石流向,把好煤矸石出口关。

今年5月,潘集区检察院针对卢集镇潘三矿西门李某某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一案,依托侦查协作机制,向淮南市公安局潘集分局移送相关线索,优化刑事检察,痛击刑事犯罪。

潘集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表示,李某某为在煤矸石场地成本上削减开支,租用大片农村村民的土地,并将煤矸石堆放在这些农用土地上。在所有经潘集区检察院受理的非法堆放煤矸石堆场的案件中,该案涉及面积最大,污染范围最广。调查取证发现,李某某在未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和施工建设审批许可的情况下,非法占用农用地建设矸石堆场十余年,总面积共计6899.83平方米。

为做强民事检察,保护土地资源,潘集区检察院同步向煤矸石堆场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发出4件民事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村民委员会依法履行土地管理职责,引导10余名村民收回原非法堆放煤矸石的土地,提升村民农田保护意识,确保村民不再租借土地给不法分子堆放煤矸石,在普法教育方面多措并举。

近年来,在推进公益诉讼维稳提效的同时,潘集区检察院在维护生态平衡、助力生态持续向好方面进一步发力攻坚,共摸排煤矸石堆场非法占地案件线索20余条,立案14件,发出行政诉前检察建议9件,民事社会治理检察建议4件,民事公益诉讼公告1件,向公安核实移送刑事犯罪案件线索1件,推动24个非法煤矸石堆场整改,在潘集区达成了公益诉讼的示范效应。

责任编辑:孙天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