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急民所需,解民之难。如何用心用情、真心实意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记者跟随“政法综治江淮行”采访团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自2022年正式运行,是由埇桥区委政法委牵头、区直相关单位入驻的多元化、创新型化解调处矛盾纠纷的平台,群众矛盾纠纷在这里能够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
一步到位,矛盾纠纷“一站解”
今年9月,王女士夫妇(化名)来到中心反映其承包装修的住宅在装修完成后,业主李某(化名)不愿意支付尾款。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基本情况后,立即联系李某核实装修款项支付问题。据悉,双方口头约定装修总价款8万元,但在装修过程中产生其他增项费用,双方就增项费用金额存在分歧,由此引发此次纠纷。
为快速准确化解矛盾纠纷,在征得双方同意后,中心组织调解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在李某家中对双方有争议的增项存疑部分进行现场测量估算,积极提出对策化解矛盾点,经过矛调中心主动沟通调解,双方当事人就增项金额达成初步同意。为尽快化解纠纷,调解员多次对双方进行耐心劝说,后双方各退一步,现场签订调解协议书,由李某支付王女士夫妇装修增项费用一万五千元,今后双方互不追究,款项当场付清,此次矛盾圆满化解。事后,王女士夫妇(化名)还为中心送上了锦旗表示感谢。
据了解,埇桥区矛调中心整合公安、检察、法院等3家政法部门和人社、住建等8大行业领域入驻,着力创新“多元化解纠纷调处”模式,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记者看到,该中心设立了17个接待咨询窗口,其中有13个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工作。截至目前,该中心线上共受理化解矛盾纠纷457件。线下受理物业、农业、土地、家庭等领域的矛盾纠纷932件,多部门联调化解776件。
多措并举,纠纷调解“闭环式”
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埇桥区矛调中心依托12345交办、信访案件转办和村(社区)、镇(街)矛盾纠纷排查呈办,着力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通过“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式”调解。
中心负责人卜凡向记者介绍,“中心与‘钉钉’等联合开发的智能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中心后台智能分案、分层过滤、多渠道解纷、大数据监管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你钉我办、诉事速办、难事联办、急事即办’的线上线下‘点单式’服务,实现民众‘掌上’诉求登记、办理、监督全流程参与的在线预约、线上调解新模式。”
中心还高标准打造“云调解”工作室,针对难度较大的案件,平台邀请专业法官远程介入,进行调解指导,为调解工作增效赋能。截至目前,线上共受理化解406件,其中土地类89件,劳动仲裁67件,诉前调解41件,物业纠纷28件,医患纠纷23件,线上咨询94件,其他64件。
线下,中心则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部门选聘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126名担任调解员,设立家事、商事、侵权、名人4个品牌调解室,为群众提供点单式服务,群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调解员。
中心还整合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力量,创新设立5个巡回调解室,建立调解人才专家库,深入全区36个镇街赶集市、进庙会、入村居,将矛盾纠纷化解的“当堂坐诊”转变为“上门问诊”,让群众的矛盾有处说、纠纷有处诉。截至目前,“巡回”调解共登记矛盾纠纷125件,其中政策咨询32件,已化解90件。
多线联动,诉源治理“一体化”
埇桥区矛调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进“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推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等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目前,全区共建成镇街人民调解委员会35个,村社人民调解委员会353个,调解各类纠纷3680件,调解成功3639件,调解成功率98.88%。
同时,中心还组建多元矛盾纠纷调解员人才库,不定期组织调解员深入基层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建立以人民调解为依托,人民调解与司法、行政调解“三调”联动调解工作新机制,形成“法庭 基层调解组织 村组网格员”的调解新模式。延伸“诉前调解”指导链条,区矛调中心和法院联合出台文件,在36个镇街综治中心,设立“诉前调解指导站”,加大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力度,把矛调中心职能向基层延伸。2022年10月份,已完成36个镇街、366个村(社区)两级矛盾调处中心挂牌任务,切实发挥两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平台积极作用,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记者 杨雪)